医疗器械产品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,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高度战略性、带动性和成长性,其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,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。
长期以来,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低,CT、MRI、PET/CT、高性能彩超等大中型、中高端医疗装备和高值医用材料、高端植介入体主要依赖进口,基层市场近年来的进口比例也在不断攀升。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带来巨大经济负担,也是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患者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在产业竞争形势不断加剧和我国医改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,加强这一领域的科技布局,有效提升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。
“十二五”以来,把医疗器械领域列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,科技部制定了《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专项规划(2011-2015)》,成立了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启动实施了“医疗器械重点专项”,已投入国拨经费12亿元。“医疗器械重点专项”围绕“基层升级、高端突破、前沿创新”三大方向,突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急需,着力解决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,前瞻部署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,在顶层设计基础上重点布局了20个重大战略性产品、10项前沿技术及10项基层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。
经过两年多研发,在科技部医疗器械重点科技专项的推动下,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重大产品不断取得突破,创新成果密集涌现,取得了一系列“自主原创”、“从无到有”和“从低到高”的重要突破,一批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便携式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到基层医疗机构,我国医疗器械领域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、创新活力显著增强,医疗器械领域践行“创新驱动发展”率先突围,医疗器械国产化进入大发展的崭新局面。
目前,医疗器械重点科技专项确定的“十二五”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。X线机、超声、生化等基层新“三大件”全线技术升级,MRI、彩超、CT、PET/CT等高端产品成功实现国产化。国产化医疗器械平均购置成本比进口品牌便宜30%以上,为各级医疗机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普及配置和升级提供重要支撑,为我国医疗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装备保障。
在推进医疗器械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过程中,科技部在系统思路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,不断完善组织体系、工作体系、研发体系。在组织上着力推动产学研医深度结合,充分调动多元创新主体的积极性;实施上以企业为主体,建立有效利益驱动机制,优化任务布局和资源配置方式;管理上突出重点,重点做好20个需求突出的重大战略性产品的过程管理工作。目前,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,产学医协同推进,各领域、各项目、各重大产品责任专家分级负责、全程追踪的组织推进和管理机制,专项实施工作进展顺利,在激发创新活力、集聚创新要素、打造创新团队、完善创新链条、优化创新环境等多方面初现成效,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。